美媒:你必須有自行車 這是看北京唯一方式
“你必須有輛自行車,這是看北京的唯一方式。”我同事說得對。北京地鐵的效率太高,將乘客送往各處而無需看到日光或霧霾。我?guī)缀醪恢辣本┑孛媸鞘裁礃印?/span>
盡管每個工作日平均有1000多萬人乘地鐵,但為了在這座人口2000萬的大都市出行,很多居民幾乎每周至少要騎一次自行車或電動車。上世紀(jì)被稱為“自行車王國”的北京如今還有50萬輛公租自行車。
不過,自行車的鼎盛時期已遠(yuǎn)去。一座曾依賴自行車和黃包車出行的城市,如今有500多萬輛汽車穿行在原本并非用于機動車的大街小巷。相比之下,2012年整個艾奧瓦州也僅有420多萬輛車。
我花400元買了輛嶄新自行車。“很便宜”,精明的店主說,“中國制造。”從雍和宮出發(fā),我開始了“環(huán)京大騎行”。由于是周日下午,路上車并不多。經(jīng)過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和三里屯的擁擠人群時,灰暗的云層在頭頂上空聚集。與普遍看法相反,其實北京并非持續(xù)被霧霾籠罩。那天的PM2.5低得驚人,所以那的確是烏云而非霧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北京騎車并非單純“騎車”,還是一種需竭盡全力才能“適者生存”的經(jīng)歷,頗有些無政府主義的意味。汽車突然轉(zhuǎn)彎、摩托車神出鬼沒、自行車道時有時無。在每個路口,不遵守交規(guī)的“中國式過馬路”行人都無異于“公害”。但顯而易見,出租車司機們才是北京“謙卑”道路上的“霸主”。
騎到奧林匹克公園時,太陽已開始落山。與曾廢棄龐大賽場并任其遭受歲月侵蝕的其他奧運會主辦城市不同,北京的奧運場館風(fēng)姿不減當(dāng)年。公園內(nèi)到處都是散步的家庭、拍照的游客、呼嘯而過的溜旱冰者,還有兜售紀(jì)念品的小販和賣大排檔飯菜的餐車……我意識到這才是北京的精華所在:正如在街上看到的,熙熙攘攘、多彩多姿、充滿活力。